评论丨胸怀“国之大者”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资料图片)
沈晓明走进湘雅三医院,了解临床医学、科研平台等情况。(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李发治
近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中南大学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发展大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湘转化应用,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湖南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三高四新”宏伟蓝图,创新驱动无疑是重中之重。
推进创新驱动,就要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而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邀请一批富有行业经验的企业家走进课堂,分享创业经验,提高教育效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引进外来人才,拓展创新思路,让更多的省内外大学生来湘创业,使之成为湖南的亮点和名片。
创新驱动需要自主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需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攻关“卡脖子”难题,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我们都知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关键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需要“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需要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开放的思维氛围、优越的实验条件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等等,只有提供了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能力的创新环境,才能不断推动创新的发展。
创新驱动需要促进成果转化,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保障。事实上,创新驱动做得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取得实际效果。创新驱动要加强专利申报的策略研究,提高专利转化率和附加值,助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成果在湘转化应用,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湖南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点燃“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新动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湖南篇章。
关键词: